N海都记者 林宝珍
【资料图】
专家提醒:
炎炎夏日,
谨防“冰激凌头痛”,
偏头痛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更要当心……
炎炎夏日,酷热难耐,来上一份冰淇淋,整个人瞬间透心凉,简直不要太爽了。然而短暂的清凉舒爽之后,“痛苦”可能随之突然降临。日前,福州的一名年轻女子,就演绎了一场现实版的“冰激凌头痛”案例,请大家引以为戒!
运动后吃冰激凌,女子“头痛欲裂”
前几天的晚上,福州白领小王(化名)到附近的公园跑步锻炼,将近一个小时高强度的运动让她汗如雨下。回到家,口干舌燥的她就迫不及待从冰箱里取了一杯冰激凌大口吃了起来,香甜冰爽的感觉一下子传遍了全身。
然而,好景不长,吃完冰激凌不到一分钟,小王就出现头痛。疼痛先从枕部开始,迅速扩展到前额和双侧太阳穴,起初只是轻度针刺样的疼痛,随后转为胀痛和一阵一阵搏动样的跳痛,而且很快加重。头痛高峰期,小王觉得整个头部要裂开一样,并出现恶心和呕吐。直到吃了止痛药和止吐药,半个多小时后头痛才逐渐缓解。
实际上,小王自己介绍,她平时就是一个“甜品控”,炎炎夏日对冷饮、尤其冰激凌更是“欲罢不能”,但在享受冰激凌、雪糕后就经常出现头痛,严重时还会影响睡眠,让她痛苦不堪。日前,小王在家人的劝说下前往医院就诊,最后被诊断为“冰激凌头痛”。
“冰淇淋头痛”原因不明,可能是大脑的保护机制
“名字听起来很生疏,但它其实是一个很古老的疾病,早在19世纪50年代在相关的医学文献中就有报道。”福建省级机关医院神经内科林细康主任医师介绍,“冰淇淋头痛”,又称为大脑冻结、冷刺激头痛,它的正式学名为翼腭神经节疼痛。这种头痛多见于爱吃冷饮的儿童、青年,且多在热天发生,易感者甚至吹小风扇或空调都可能诱发。头痛大多出现在前额中部,其次是太阳穴位置,表现为针刺样疼痛或搏动性痛。头痛来得快,去得也快,一般是在匆忙吃下冷饮之后的30至60秒内发作,10至20秒内出现刺痛,持续时间较短,极少数情况可持续25分钟或更长时间。
林医生介绍,吃冰淇淋引起头痛的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,有的认为可能是大脑痛觉定位错误:冰冷强烈刺激黏膜,使得头部和面部的血管急速收缩,附近的痛觉感受器将信息传递给大脑,但口腔、面部存在着大量神经,大脑很难精确定位痛感的来源,就将这种信息“误诊”为是头部的疼痛,使人感觉额头中部或太阳穴附近的疼痛。
也有的认为可能是大脑的保护机制,广泛的血管扩张使正常的脑组织受到挤压,导致颅内压增高,并激活相应的痛觉感受器,从而产生头痛。
如何预防“冰激凌头痛”?
夏天吃冰激凌、冰镇饮料等冷饮,尤其是有各种头痛史以及基础疾病、体质虚弱的人,应避免快速大量吞食冰冷食物,也不宜将冷饮持续含在口中时间过长,从而避免对口咽部黏膜、神经、血管的持续冷刺激,还能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,以免腹痛、腹泻。
此外,冷饮最好在两餐的中间吃。空腹吃冷饮,对胃黏膜有刺激,使胃黏膜血管收缩,导致胃黏膜缺血缺氧,久而久之就出现胃炎或胃溃疡。而饱餐后就吃冷饮,会造成胃内环境紊乱,影响消化。胃肠受冷刺激后会加快蠕动,缩短食物在小肠的停留时间,影响营养的吸收,还可能导致腹痛腹泻。
若突发“冰激凌头痛”应立即停止食用冷饮。同时服用温开水提高口腔温度。若身边没有温水,则可以通过卷曲舌部,舔舐上颚的方式起到迅速升温的效果。
特别要提醒的是,患有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基础性疾病的患者,其血管弹性大多有不同程度地下降,血管自我调节的能力差,突如其来的“骤冷”导致血管骤然收缩,可能会诱发心绞痛、心肌梗死、脑栓塞等。动脉瘤患者遭遇冷热刺激后甚至会诱发动脉瘤破裂。
编辑:丁小燕